????帳內眾人看向掛在木架上的輿圖,這輿圖跟大秦以往的不同,繪制得更加精細,上面不僅標注了地名,還有各種符號所代表的地理事物,不同的區域也以不同顏色進行區分。
????在輿圖的右下位置還特別繪制了一個方框,將輿圖上所有符號代表的是何事物備注在了其中。
????頭曼等人不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制樣的輿圖,他們從大秦買到的輿圖也是按這種標準繪制,只是這樣精細的,還是第一次見到。
????據說這種輿圖的繪制標準是那位李念公子定下,李念公子當真博學多才,同樣是人,其是如何懂那般多的?
????他們現今用的好些東西都和那位李念公子有關,像他們日常生活用的璆琳器具,燒火取暖用的蜂窩煤,食用的鹽,飲用的茶……
????為何這等大才不是生在他們匈奴,而是在大秦?
????大秦本就已經很強,現在還有這等大才輔佐,他們匈奴只怕拍馬也難再趕上,只能一直跟在大秦身后伏低做小。
????王賁不知道匈奴人的這些想法,他手執一根小木棒點了點輿圖,說道:“自古兵法有言,‘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此‘知’不僅要知,更要所知準確。單于和諸位頭領常與東胡、月氏往來,比我等對其了解更深,我等所知必不如單于與眾位。因此……”
????王賁話鋒一轉,道:“王某接下所言中若有錯漏之處,單于和諸位定要及時指出,以便王某修正!”
????對東胡、月氏的情況,大秦就算戰前收集了相關情報,也肯定不如頭曼等人了解,畢竟其等都是游牧民族,且經常往來,對草原的地勢環境,東胡、月氏軍事布置,生活習俗都更了解。
????這也是大秦征討東胡、月氏,要讓匈奴輔助的原因之一,由其等提供更準確的關于東胡、月氏的情報。
????頭曼也聽懂了王賁話中之意,鄭重點頭:“上將軍放心,我等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br>
????王賁用小木棒在輿圖上的兩片地區圈了一下,道:“據我等所知,在這個季節,東胡和月氏人當在這兩片地放牧。”
????東胡、月氏都是游牧,而游牧逐水草而居,需要根據水草隨季節的變化不斷遷移,以保障放牧的牲畜生存成長。
????遷移放牧的地點不是隨意任選,看到哪的草長得好,就往哪邊遷,而是要做好規劃,將水草資源盡可能在一年都利用上,若違反規劃,將打亂整個部族的遷移規劃,后果嚴重。
????因此,每個季節在哪放牧幾乎是固定的,除非季節反常,不得不違背規劃,就算是匈奴,別看頭曼等人現在長時間居住在頭曼城,但其等掌握的部族也在按這種方式游牧。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