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完全沒有想到現(xiàn)在的潘家園會有這么火爆,看來有句老話說得好,“亂世黃金,盛世古董?!?,現(xiàn)在雖然不算是繁榮盛世,但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很多人有了閑余的錢,就會拿來投資,對古玩文物感興趣的人,就會進入古玩市場,購買一些自認為有收藏價值的東西。
????偌大的京都城有這種想法人何止成千上萬,特別是那些老京都爺兒們,胡同口的那些大爺大媽們,還有那些八旗子弟們,都對這些老物情有獨鐘。
????陳勇與阿龍在潘家園內(nèi)轉(zhuǎn)悠了好久,也沒有看到有心儀的東西,來這里撿漏的人成千上萬,地攤上的古玩古董早就讓這些人像過篩子的樣篩選過,但凡有好一點的物件,價格又十分的虛高,讓陳勇根本沒有興趣入手。
????陳勇和阿龍兜兜轉(zhuǎn)轉(zhuǎn),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幾乎逛完了市場里的幾千個攤位,阿龍手里還是提著不少東西,這些都是陳勇精心挑選出來,好不容易來一次潘家園總不能空手而歸吧!
????能入了陳勇的法眼的東西,絕對不會很差,如果轉(zhuǎn)手就不能賺10倍以上價值的東西他是不會出手。
????阿龍可是堂堂龍組最核心的成員,今天卻做了個拎包俠,兩只手不但拎滿了盒子,脖子處還掛著幾個袋子,胸前還抱著幾個,要是讓龍組的人員看到,沒有人會相信,平日里高高在上的阿龍,也能干這打雜的事。
????有句話叫做財不露白,買東西也不能太過招搖,這不陳勇和阿龍就被潘家國里的“行商”們盯上了,時不時有人走到陳勇的面前,拿出他認為陳勇能看上的物件來,把這件東西吹得只要天上有,人世間只此一件。
????有時候陳勇不得不佩服這些“行商”們的嘴,能把死的說成活的,把你忽悠的暈頭轉(zhuǎn)向。
????但是這些人想忽悠陳勇那簡直就是找虐,他可不會給你什么面子,直接就說你這個東西是假的,是什么時候制造的,用了什么材料,都有哪些制作工序,都一一說了出來。
????陳勇以為這樣就能把這些人趕,但是沒有想到他們用了人海戰(zhàn)術,這個走了那一個又來,陳勇干脆站在那里不走了。
????剛開始的時候也沒什么人注意,可是慢慢的四周就越圍越多人,圍觀的眾人大部分都是來看熱鬧的,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小伙子這么厲害,把這些“行商”們說的灰頭土臉,灰溜溜的走了,就再也不敢冒頭了,因為圍觀的眾人現(xiàn)在都知道,這些人就是賣假貨的,還跟著小伙子學了不少知識。
????在這個社會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有利益的地方就會有利益團體,別看這些不怎么起眼的“行商”,但他們也有帶頭人,這個帶頭人就叫老鄒頭。
????這個“行商”的帶頭人老鄒頭可是大有來歷,他是清朝政府末代皇帝傅儀的堂弟,正兒八經(jīng)的正黃旗后代,是一位貝勒爺,他七八歲的時候清朝就滅亡了,他跟隨著父親隱姓埋名,改姓為鄒,他繼承了那些貝勒爺好吃懶做的習俗,文革后他父親就病死了,他就開始把藏在地庫里的老物件拿出來變賣。
????老鄒打聽到華威橋那邊有個鬼市,相傳這個鬼市要追溯到清朝末年,那時候皇室貴族的古玩書畫向民間大量流出,很多沒落貴族拿家中的古玩來此站街變賣。
????這些交易一來有失身份,二來部分古董渠道不明需要秘密交易,于是只能在天亮前進行,才得了“鬼市”稱號,到了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潘家園市場也還沒有出現(xiàn),彼時只是一大片居民區(qū)叫“潘家窯”,后來覺得此名不雅,就改為了如今的潘家園。
????潘家園成了古玩舊貨市場,已是90年代初了。但在80年代末期,華威橋古玩攤和勁松百貨商場北側(cè)的建筑工地地攤,應該屬于潘家園地攤的雛形。一些當?shù)鼐用駮诼愤厰[攤,把自家的瓷器、舊家具等物件拿出來賣,不過也只是“打游擊”,蹲在土坡上頭擺攤,所謂“站得高看得遠跑得也快”。久而久之,這個自然形成的舊貨市場被稱為“勁松土坡兒”。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