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大底蘊深厚,即便解放后不少專業都被調整到其他院校,但留下的規模也是其他院校望塵莫及的。
????底蘊不僅僅表現在學術方面,還有文化建設,在1923年前后,清大就有自己的校歌。
????1923年還是民國時期,那時清大吃飯靠搶,因此有好事者將校歌重新填詞:
????鏟子鏘鏘,鈴兒鐺鐺,全體學生,來到食堂。
????雞鴨魚肉,燴炒一盤,大家舉箸,杯盤以光。
????嗷嗷飯桶來遠方,嗷嗷飯桶來遠方,飯菜未??谏袕垼驗橐柋仨殦?。
????你搶,我搶,因為要飽必須搶。
????可能有人認為民國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但事實勝于雄辯。
????梁實秋先生在清大吃了八年食堂,從“中等科”食堂吃到“高等科”食堂,在這期間他與室友打賭進行一個比賽,創下過一頓飯吃十二個饅頭和三大碗炸醬面的記錄。
????那時的清大食堂伙食不好,很多老師對此也頗有微詞。
????物理學教授葉企孫1925年來到清華后,一直住在原為外國教授住宅的清華北園7號,一個工友負責照顧他的生活。
????這位工友會做飯,好幾個單身或家不在BJ的教授都在那里吃飯,這地方遂被稱為“北園7號飯團”。
????這個團體中還有金岳霖、葉公超等學界名流。
????除此之外,有家有口的也不樂意吃食堂。
????趙元任妻子楊步偉和幾位教授的太太經商議,于1927年3月14日聘請“五芳齋”的廚師,在清華園大門前右方、南院對面的小河邊開起一家飯館,河上有小橋,故命名為“小橋食社”。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