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對農民來說是春耕大忙季節,對諸侯來說,也是合縱連橫,開展外交的好時節。特別是剛剛經歷了天子被滅后,各國都力圖通過外交行動,掌握其他諸侯的動向,決定自己的下一步行動。
????最先展開外交行動的是秦國。他向各諸侯國派出使臣,邀請他們參觀現在已經運到咸陽的九鼎。宣布,凡是參加九鼎盛典的諸侯,秦國將與他們結盟,無論過去有多少恩怨,都一筆勾銷。
????九鼎的意義不言而喻,九鼎在咸陽,隱含著天命在咸陽,而前往咸陽“觀九鼎”則代表著承認秦國繼承了周的天命,是新的天子!天子九鼎和天下九州之間有著神秘的關聯,這種關聯只有天子能夠明了,并加以祭祀。如果不去,萬一秦國在祭祀時動了點什么手腳,自己可能吃不了兜著走;而真去,擁戴一名蠻夷為天下共主,實在不甘!
????秦王在張祿辭去秦相之職后,任命蔡澤為相,而將相府各曹移到子楚府辦公,朝中大臣立即明白了秦王的意圖,那就是讓子楚實際擔任秦相,蔡澤只是一個幌子。不久,秦王就將蔡澤派到洛陽,全權解決周的事件,秦相的工作果然就交由子楚代理起來。
????洛陽的問題其實不難解決,畢竟周沒有任何實力與秦國對抗,難的只在于下政治決心。而這個政治決心并沒有別人的參與,似乎連子楚也不知情,完全由秦王獨斷專行,事先沒有和任何人商量,事后也沒有征求任何人的意見,連蔡澤在內,都只是執行秦王的指令。沒有人知道秦王為何突然作出這一決定。
????在派出蔡澤前往洛陽的同時,王龁也征發了關中刑徒三萬人。
????蔡澤到洛陽,明里是強行讓西周過秦新年,并禁止西周過周歷新年。暗里,蔡澤在動員西周公接任周王,但遭到西周公的明確拒絕:“臣雖周室,受封河南,已歷三世,于王為公,繼王位,非禮也!”
????蔡澤道:“以公之見,當何如?”
????西周公道:“誠周王薨,太子在焉。國有儲君,非外人所可置言!”
????蔡澤道:“王以周太子怨秦久矣,非所宜也!”
????西周公道:“臣愿諫太子,親善秦,無所背!”
????蔡澤道:“周王素善秦,而諸侯一起,幡然改計,合縱而向秦。公雖諫,未足信也!愿更計之?!?br>
????西周公道:“太子在焉,另立他者,皆非禮也。夫太子賢明,秦與親善,必不背德!”
????蔡澤道:“周合天下而攻秦,罪不可恕也。周王曾無一言而悔之,惟以公入咸陽謝罪,非王命也。今王病篤,故不能謝,而太子曾無一言乎?”
????西周公道:“周王,天子也,至尊無上。為尊者諱,禮也。臣身赴咸陽,實王意也,所以不彰者,天子無過舉是也。天子本天之道,而臣行之。成,功歸于天子;敗,過歸于臣子,義也!王過擊于秦,皆臣下之過,非周王之意。秦王但有罰,臣愿一身任之!”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