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那群人跑到城樓附近,并沒有找路下城,而是避開火焰,頂著濃煙,直接從城上向下射箭。雖然距離略遠,但勝在位置較高,胡陽下令親營避開,準備過橋。他只率領鄭安平等親衛百人獨立橋頭。
????城上箭如雨而下,但正好射不到這里,紛紛在眼前落下,刺入土中,大家見了,心情也安定下來。然而胡陽的前方偏偏有一塊石頭,一支箭落到石頭上,彈起,卻倒刺入胡陽的小腿。胡陽疼得一彎腰,把箭拔出來,血流卻不多。眾人上來察看,見傷口不深,血流不多,皆不以為意。安慰幾句,扯塊布包扎一下,就往橋上退去。
????親衛們一邊退,一邊把油膏灑在橋上。過橋后,一把火把橋也燒了。
????過了河的秦軍已經整好隊。胡陽過河后,即命王龁按計劃開拔,向南直趨黃河。中間是輜重和傷員,由胡陽親自率領,葉縣民軍護衛。司馬靳率領余部斷后。
????王龁出發時,已經到了午后。傷員是乘船過來的,而牲口、輜重都是從橋上過的河,現在重傷員要乘車,頗費了些時間。
????秦軍帶出來的牲口,為了適應山地作戰的需要,基本以馬、驢、騾為主,沿途損失了不少;到了武安,連奪了幾座城邑,不僅補充了損失,還找到些牛,可以拉上輜車;革車和旗鼓車也找到了。從武安突圍時,司馬靳一路是坐船,沒有帶車;而王龁一路則幸虧有武安的車乘加入,加快了行軍速度,令趙軍一直只能跟在后面,無法迎頭攔截。進入長城后,同樣補充了各種車乘,昨夜一戰,也頗有收獲。繳獲的旗鼓車和革車已經分給各軍,諸公子和兵曹也都分到幾乘革車,可乘車前進,不用再自己步行。中軍主要以牲口馱運和牛拉的輜車為主。比較重的傷員讓他們乘坐輜車,或坐或臥,一乘可載三五人;稍輕的則讓他們騎在牲口上,由人牽著前進。更輕的傷員則全靠自己行走,稍重些的允許把兵器放在運載重傷員的輜車上,自己可以傍著輜車行走;其余的則負責牽牲口,兵器由騎牲口的傷員代勞;如果是馱物資的,也可以就束在馱架上。
????現在秦軍大約有輜車七八十乘,牲口千頭,連傷兵帶親營,約三千人。中軍整好隊時,已經是日昳末了。胡陽沒有耽擱,即下令啟程。這時,武城內的大火已經被趙軍完全撲滅,趙軍重新占領了武城,城墻上兵卒頻繁往來,也有好多軍官登城遠望。漳水對岸秦軍的一舉一動,大約都逃不過趙軍的眼睛。
????早在司馬靳奪取長城,派兵渡過漳水的時候,鄴城就是重點警戒的方向,鄴城的守軍一直緊守城池,并無積極的行動。但隨著武城火起,長城上出現趙軍活動,鄴城也出現了異動,似乎有出擊的跡象。司馬靳命令全軍隨時作好戰斗準備,如果鄴城守軍敢出城,那就不妨奪取了鄴城再離開。
????然而,鄴城的守軍沒有出城,占領了長城的趙軍似乎也滿足于奪回長城,沒有出長城一步。日落后,司馬靳把部隊分成兩部分,先后撤離。撤離前,把漳水岸邊的船全部燒毀!沖天的火光驚動了長城內的趙軍,許多軍官上城觀看,但沒有采取進一步行動,目送司馬靳離開。
????根據公子繒的介紹,黃河邊的渡口寧新中是魏國城邑,其旁的房陵和幾邑則為趙軍所奪。魏國在這一次伐趙之戰中,算是秦的盟軍;胡陽計劃先到寧新中,通過黃河和咸陽取得聯系,然后取道南陽,或從洛陽入宛、郢,或從安邑入河東,過了河就是函谷關了。算一算日子,如果順利的話,部隊回到秦地,正好趕上春耕,可以不誤農時。
????公子繒一行就在王龁的軍隊里,出發后不久,公子繒派出一名行人,王龁手下的兩名大夫也作行人裝束,同乘一乘革車,由一隊秦兵護衛著,先行前往寧新中,預報秦軍到達,一則探一探魏人的態度,二則也了解一下周圍的形勢。
????車馳往寧新中的路上,行人感到有些不對。他們在半年前赴趙談判時,寧新中是他們常住的地方,十分繁榮,民庶物豐。而這一路下來,卻顯得意外的蕭條。行人對兩名大夫道:“事或有變,愿大夫隨機應之!”兩人沉默地點頭。
????寧新中位于洹水以南,城北門有橋以通兩岸,而橋面完全在城上弓弩的射擊范圍之內。車到寧新中城下,城門竟然完全關閉,如臨大敵。
????行人將車停在一箭之外的洹水橋邊,下車持節過橋向前,高聲道:“秦行人求見寧新中令守。”
????少時,城上有人道:“容報!”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