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秦軍在盾牌的掩護下步步向趙軍逼過來,并向兩側延伸自己的兩翼,一直延伸到山上和河中。同時,秦軍的第二梯隊也進入谷地,增援過來。趙軍一面穩住自己的營壘,一面從另一營中抽調出兵力,襲擾秦軍的側翼。秦軍仗著地勢較高,竭力地維持。
????當趙軍的兩個營集中打擊秦軍一個營時,南山頂上出現了漫山遍野的秦軍,他們手執長戟,不成行列,吶喊著從山上沖下來。
????在山地,方陣笨重的弱點暴露無余,而靈活的散兵反而能發揮較高的能動性。特別是秦軍派出的奇兵高達五千人,是趙軍的五倍,再勇猛的作戰也無法抵消數量上的劣勢。首先是上山襲擊秦軍方陣側翼的趙軍被擊潰,然后涉及到與秦軍方陣對峙的趙軍方陣。在依托營壘進行了一段時間抵抗后,趙軍在洺水南岸的兩個營被徹底擊潰。由于洺水南岸的地形相對獨立,后方的增援部隊難以過河,而北岸的部隊被秦軍牽制,根本無法動彈,更北面的兩個營由于地域狹小,無法投入戰斗,只能眼巴巴地看著洺水兩岸的作戰,完全使不上勁。
????在擊潰了洺水南岸的趙軍后,秦軍立即跟隨敗軍渡過洺水。洺水這邊就是趙軍的指揮所,五千散兵擁上山頭,山后的確有兩千人的預備隊,但其中一千人已經被下令準備過河增援洺水南岸的部隊(但沒來得及),正在運動中,另一支匆匆忙忙地往山上爬,還未來得及整好隊形,就被散兵包圍上來。一陣箭雨之后,山頭的趙軍死傷過半。
????這個營爭取到時間,讓廉頗撤下山去,指揮洺水北岸殘余部隊依次撤退。王龁由于主力還沒有上來,自己的突擊集團損失也很大,沒有過度追擊,只讓一個營綴在趙軍三五里外,以為警戒;其余各部占領防御陣地,穩固地控制谷口,掩護大部隊通過。
????出了狹谷口,是一片喇叭口形的坡地,下坡后是大片的田園,無數的溪流、湖泊點綴其間。王龁心里一松,終于闖出來了。
????由于之前從沒有到過此地,王龁也無法確定各部的部署,過來一個營就讓他們占領附近的邑里,加強警戒。到晚上,終于把三十個營給安排完了。
????趙軍在皮牢被擊敗后,立即沿著洺水向北撤退,大約退了三十多里,過了一條河流,進入一座城邑中。追蹤的秦軍見這里守備森嚴,不敢過于靠近,派人報告王龁。王龁過來,果然見這里以城池為中心,沿河流構建了完善的防御陣地。王龁只得將這個營撤回十里,在一處聚邑中安營。
????最早突擊的十個營的散兵,就在趙軍留下的營地中休息,為傷員裹傷。為了快速突破谷口,這支部隊沖得很猛,損失很大,幾乎有上千人受傷,重傷二三百人。王龁打算明天就讓這一千人退回上黨。
????第二天,全軍集合,王龁重新指定了各營的防御地域,率領前軍繼續向前進發。由于這里是相對平坦的田野,而且距離趙軍城池較近,王龁率領的前軍由五千人的方陣組成。前進十余里,看見前面的許多邑里中,趙軍紛紛撤出。王龁催促部隊加快速度,追蹤著撤退的趙軍直到那座城邑之下。
????眼前這座城池規模不小,足有三里見方,高大堅固。城南一條小溪流過,注入不遠處的洺水。城外設有營壘,與城池形成呼應。十里之外還有一處高大的城池,規模與眼前這座相仿,城外也有營壘。
????王龁分出去幾個營,清理趙軍遺留下的聚邑,并加以占領。自己勒兵于要道上。同時派出軍使,讓各營征發勞力出來筑壘!
????在趙軍眼皮底下筑壘,這是一個十分冒險的舉動。而且王龁要求筑壘的距離就在距離河邊不過百步的地方,那里距離對方的營壘也不過一里,這相當于將營壘筑到對方的臉上。
????王龁將五千精銳部隊控制在河邊,親自掩護筑壘。大批邑民在秦軍士兵的驅趕下,拿著農具趕到,就在王龁他們的腳下開始挖壕溝,挖出來的土就堆在溝沿上,由另外的人一層層夯筑成營壁。各處征發來的邑民很多,趙軍又并未出來干擾,筑壘工作完成得十分順利,只一個時辰,兩處聚邑之間長約千步的營壘就筑好了。王龁隨即轉移兵力,前往下一個地域筑壘。
????整整一天的時間,就在趙軍的監視下,秦軍完成了整個地域的筑壘工作,壁壘總長達到十余里。這些壁壘是間斷的,只防衛著最薄弱的環節,如果趙軍想要進攻,總是可以滲透進來,只不過要付出些代價。王龁對今天的成果十分滿意,他將邑民們打發回去休息,明天繼續。安排好留守的部隊后,王龁率領精銳兵團住進了由后衛五大夫安排好的幾處邑里中。一天的時間,已經足夠他們熟悉這片區域,安排好兵力。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