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人在秦王面前爭執不下,秦王一時也拿不定主意。他改換了一個話題,問道:“諸侯攻秦,將從何道入?”
????王龁道:“昔者,中國攻秦,不過取函谷;楚國攻秦,蓋道武關、藍田。今者則不然,河東、陶郡,盡在函谷之外;而南陽、南郡,固楚地也。”
????秦王道:“彼諸侯所取者,蓋河東、陶郡、南陽、南郡乎?”
????蔡澤道:“臣奉楚命說合縱者,以韓、楚出南陽,以周、燕出函谷,魏出河內,而楚大軍出于淮上。是春申君之所謀,而臣有預焉。”
????秦王道:“河東、陶郡、南陽、南郡,乃至河內,皆穰侯之所謀,而武安君所建功也。定河東者,應侯之功也。今寡人得天下之半,守之難,更倍于取之!寡人本質于燕,王兄歿,群臣招寡人于燕,而趙王送還之,輾轉不得歸國年余。幸天之佑,穰侯之力,誅諸逆于咸陽,乃得歸。九年,孟嘗君相秦,非惟無益,且致禍也。十一年,孟嘗君說齊、韓、魏、趙、宋、中山五國攻秦。秦獻河北及封陵以和。至是而往,無年不征,無年不戰,雖斬將奪城,終無一地能廣也。二十一年,左更錯攻魏河內,魏乃獻安邑,是秦初廣其地也,為九縣。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鄧為南陽,取郢為南郡,是秦再廣其地也。四十三年,武安君白起攻韓,乃得河內南陽,四十七年,取上黨。雖得之,不能保也。得韓三縣,復不能保。今楚虎視于南,三晉狼顧于東,上黨已失,南郡、南陽、河內、河東皆危。秦將不復出于關乎?抑德有所虧乎?”
????張祿道:“國之山川形勢,非人力所能為也。昔齊湣王南攻楚,破軍殺將,再辟地千里,而齊尺寸之地無得焉者,豈不欲得地哉,形勢不能有也。故臣初獻遠交近攻之策,得寸則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是以有河東,南陽、南郡三郡也。彼之時也,當偃武修文,以實三郡。而武安君守河東,先攻南陽,再攻上黨。雖戰勝,地終不能有。而魏、韓、楚得生養教訓,今皆復起也。臣以為,今之時也,當固三郡,偃兵修文,以待諸侯之變也。”
????蔡澤道:“不然。策之所出,蓋在王之所問也。攻取易,而守之難也。秦屢戰,斬諸侯首百萬級,雖不得地,諸侯力疲,不得與秦爭也。今諸侯欲攻南陽,而南陽兵不守南陽,轉攻韓、魏,南陽自得不失。彼欲攻河東,愿王亦以此計之。攻洛陽,兵指梁、鄭,則河東自安!”
????張祿道:“未可。攻周,實不足以利國,而聲畏天下。天下以聲畏秦,必合;秦兵弊于周,而天下合縱,秦必敗也。”
????蔡澤道:“周名為天子,其實一小國耳,何疲秦之有哉!將軍摎歸國之際,隨手滅之耳!諸侯合縱,必有其首;必懲首惡,乃斃其后也。”
????張祿道:“先生屢以伐周為謀,豈欲秦之疲焉?”
????蔡澤聞言一怔,不再復言。秦王道:“先生自洛陽來,必知洛陽虛實。愿先生將傳教令,使將軍摎攻周,必勿令疲,欲使秦卒各歸田畝可也。”
????張祿見秦王如此說,面色慘白,不敢復言。
????結束了這次議政,秦王在地圖前看了很久很久……
????幾天后,秦王客卿蔡澤為使臣,在一百劍士的護衛下,乘船直抵河東。再乘傳車到達安邑,向河東守王稽傳達了秦王的教令,王稽派出一營士兵護衛,出軹道,進駐野王,等待將軍摎的部隊到達。而這時,尉摎的部隊已經開始轉入臨慮。
????十幾天后,蔡澤打聽到秦軍已經出現在山陽,便派人到山陽與秦軍取得聯系。山陽的駐軍是南郡軍,尉豐接待了使者后,也不敢耽擱,立即報告了尉摎。尉摎聽說有秦王使到野王,立即在茅城駐扎,派人請秦使。等南陽軍出山后,立即派人請葉掾和尉豐到茅城。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