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接過豬頭,捧在手中,門內鄭安平趕緊雙手接過,安放在供案上。以下依次是粟、稷、清水,都一一放在案上。隨后是帛、布、衣、冠,一一鋪在案前地上。最后是一串錢和一壺酒,錢壓在衣上,酒則灑在門前地上。每獻一道,都由仲岳先生一一唱贊。
????十禮獻畢,四名驛卒伏拜而謝。最后信陵君捶胸而號道:“麻氏去矣!”仲岳先生及時道:“禮成!”信陵君退下。一眾家臣也湊熱鬧似地聚在門前,一一見禮,四人一一回拜,頭都有些暈了。
????最后,仲岳先生唱道:“送信陵君!”四人連忙站起,跟在家臣的后面,直送出門外。家臣從車上取下一只陶壺,仲岳先生解釋道:“恐燈油不完,特獻蓖油一壺,以濟其用。”四人稱謝,復跪送信陵君登車而去。
????等到這幫人終于看不見了,四人“哎喲”一聲,倒在地上,渾身酸痛,傷口也一陣陣作痛。歇了好一會兒才緩過來。
????里長看見信陵君一行走了,自己從暗間出來。主動替四人把油抬進去,給燈灌滿油。又和四人一起把昨天卸下的門板重新安回去,殷勤周到。四人有些不過意,道:“長老無庸操勞,小子們自來。”
????里長道:“諸君能得魏公子信陵君親至,定建不世之功,獲無上之賞。鄭公子惠居敝里,來日多有投靠!”
????鄭安平道:“微賤自居貴里,多得嘉惠,自不敢忘!”里長再三致意,戀戀不舍地驅車而去。鄭安平讓他轉告張祿,自己今天在驛舍守夜,不回家了。
????里長走后,四人坐在大堂門前,商議下一步如何辦理。
????本來有事,大家都是聽麻三的。現在麻三死了,四人中鄭安平歲數最長,又“見過世面”,成了大家的主心骨。鄭安平道:“麻兄之事,吾等雖兄弟,卻非家人。喪葬之事,猶需其家,吾等不可擅處。”眾人一致同意。
????四人中,只有鄭安平到過麻家,這個任務就又落到鄭安平身上。鄭安平道:“一人為私,二人為公。愿請一兄同行。”眾人又推年齡第二的粟兄。粟兄推托道:“驛內不可無人,只剩兩個小子怕翻了天。還是小四同去。吾與犬兄打理驛舍。”見粟兄如此說,小四不敢反對,只得道:“一路全賴鄭兄!”
????麻三的好友都是武卒,現在戰時,根本無法報信,甚至不知道他們在哪兒。除了信陵君,再也沒有人來吊唁。四人閑得無事,傷口一陣陣疼上來,遂決定打火,清創、上藥,煮粥吃飯,睡覺。議定了守夜的順序,驛卒們到后院的一間廂房內內呼呼大睡了。
????次日吃過早飯,鄭安平便取了驛內的節符,假公濟私,再往華陽而行。梁西驛的節符不假,兩人也不敢過于勞累,每遇驛站即打尖。在囿中驛中歇了一宿,又在長城驛站歇了一宿,然后吃過早餐才出長城,信華陽而來。
????出了長城,就沒有驛站可歇息了,只能風餐露宿。走到小邑時,鄭安平叫開城門,出示了節符,說明是魏卒,往華陽公干,于此借宿。開城的人叫來一名老者,老者道:“歇宿不妨,糧秣卻無。”
????鄭安平感到奇怪,道:“如此大城,奈何無糧?”
????老者道:“尊者從大梁來,恐有不知,敝邑屯軍數日,糧秣盡罄,精壯為軍所擄,城中數百口,皆老弱婦孺,曾不知何以度日!”將二人引入城主府,開了一間廂房,讓二人進去,道:“微賤忝為長老,暫行城主,尊者且于府內暫歇。夜間若有動靜,愿勿與也!”
????最后一句話,把兩人嚇了一跳。晚上會發生什么事,老人顯然不愿明說,但顯然不是什么好事。待長老走后,兩人關上門,小聲道:“奈何?”兩人都知道,魏軍把全城強征為虜,自己還在城中住了多日,雖沒有直接與城里人發生沖突,但關系肯定不會和諧。如果他們知道自己參與了攻打小城,會不會……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