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三人同行(3)
????不多久幾人就來到了城中軍政府的臨時駐地。
????“看來那革命軍士兵倒是沒說錯,這城內如今掌軍的的確不是劉副都督了!”
????那個被稱之為‘均室兄’的大齡眼鏡男將剛擦干凈的眼睛重新戴在了臉上,皺著眉望了一眼周圍一隊隊手持武器警戒的革命軍士兵,還有那一挺挺被架起在軍政府駐地附近設防的機關槍,三人明顯對之前劉氏兄弟的京山分軍政府有些了解,用缺槍少彈來形容再合適不過,根本不可能有這種實力!
????幾人在軍政府駐地不遠處停了下來,那個均室先生轉過身去,對那個年齡稍微大一些的白面青年說道,“健華兄,你怎么看?”
????至于那個年齡稍小一點的白面青年,你道他一個第二次出遠門的小孩子能夠懂些什么?!
????“說不上來”那個被稱之為健華的白面年輕人搖了搖頭,“不過這城內顯然氣氛不是很好,看看那些街上巡邏的士兵吧,如果我沒猜錯,他們全都是子彈上了膛的。極有可能城中這幾日出現過動亂,目前才被鎮壓下去罷了!李易之我倒是知道一些,居正先生提到特乃是歸國華僑,不過我詢問了美國致公堂的幾位大佬,都說并不知道此人??赡苁莵碜云渌A僑組織也說不定。只是有點奇怪,他不是坐鎮應城抵御河南清兵嗎?為什么出現在了京山?還有劉副都督,我等詢問了不少民眾,一聽到這幾個字面上表情明顯變得不好,肯定是出了什么事情,只是如今尚且不知罷了!我猜想武昌那邊可能知道一些,我等剛從湖南趕來,對于這內里情況不甚清楚。具體情況還要等拜訪了那位李帥之后才能確定!”
????“呵呵,也是!”
????大齡眼鏡男呵呵一笑,也就不再說話了。
????不過旁邊的那個年齡最小被稱之為‘子男’的年輕人倒是幾次都想開口,不過看到兩人沒有理會他,臉上雖然有些難看,但是他也知道這次人家之所以會帶著自己出來完全是看在自己背后那人的面子,真要論起輩分來,不僅那個均室先生、就算是旁邊那個年齡看上去比他也大不了多少的青年也跟老爺子是忘年之交,就算人家兩人不在乎,他也是三人中地位最低的一個!
????大齡眼鏡男,原名易忠箓,字均室,號稆園。清光緒十二年(1886)生于湖北潛江,先世以農耕為業。均室出身農家,自幼坎坷,因此讀書異??炭?,曾因學業優良,被保送至武昌經心書院。光緒末年,正是中國社會處于激烈動蕩的時期,易均室受經濟救國思想的影響,毅然東渡日本求學,入早稻田大學經濟科。易均室在早稻田大學讀書期間,同盟會諸同志聞其識見異人,力邀入會。均室審時度勢,決然參與。武昌首義的槍聲打響以后,正在上海的他旋即選擇了回鄉參加革命,不想卻被同盟會安排了另一個任務,叫他護送另一人前往江西、湖南聯絡其余幾聲革命者,可以說幾乎二十二跟二十三日湖南、江西兩省起義響應湖北革命,背后都有他的影子,尤其他擅長金石雕刻,更有著在國外同盟會的報刊之上擔任編輯的經驗,其知識之豐富,深得同盟會一桿大佬器重。
????他口中的建華兄也不是尋常人物,雖然年歲尚輕卻比卻大多數年長于他的革命者資歷更早。他叫馮自由,原名懋龍,字健華,正是那個明明年齡比他要大,卻長著一副嫩白年輕臉龐的年輕人。
????1910年馮自由離香港往加拿大,任域多利埠《大漢日報》主筆。為廣州起義積極籌款。所集資金為海外各埠募餉之冠,后來加拿大同盟會支部成立,他被舉為支部長。次年夏,孫中山先生在美國募捐,派馮自由去舊金山主編《大同日報》,并取得致公堂的合作,對于聯絡華僑支持革命取得很好的成績。
????今年八月馮自由便在南洋地區秘密吸納旅美華僑捐款,至十月武昌起義成功后,他立刻攜帶捐款回國,至上海會見陳其美、譚人鳳等大佬后,又受了委托南下江西、湖南等省聯絡革命義士,響應武昌之起義,由于孫先生信任他,由他掌管帶回來的不少華僑政府的捐款,據說這筆海外華僑捐款高達200萬銀元,這也是同盟會緣何請他前往江西、湖南聯絡各地同志的原因。
????一來他的口才著實了得,二來則希望他能夠誘之以利,勸服各地的心思不齊的會黨、江湖們配合起義。
????劉英在日學習期間曾經數次拜訪過這位與他年齡相仿,但是革命資歷卻多出了老大一截的同齡人,兩人因為年齡相仿,加上頗有許多相同想法,幾次相聚之后,倒也成了無話不說的至交好友!他可是孫中山先生的機要秘書,這個身份可是令他成為了同盟會中真正的巨頭之一。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