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歷史在這里稍稍走偏
????歷史在這里稍稍走偏了!
????炮聲漸漸息去了,李漢立在漢陽碼頭不遠,身邊只有幾員親近的參謀相陪著,卻多出了一個已經有些生疏了得面孔---熊秉坤。
????碼頭上,數十艘烏篷大船漸漸靠岸,船抵達碼頭,隨著碼頭上站著的幾員手持紅旗的旗手指揮,船上,一隊隊身著嶄新軍裝,看上去雖有些生澀,卻勉強還能保持著最起碼軍人姿態的新兵們跟隨著指揮,排著還算整齊的隊伍,登上了碼頭!
????三個新兵營,合計一千三百人。這是第二批、也是李漢能從鄂中調集的最后兵力了!不過令他微微松了口氣的是,這里面有一個炮兵營,雖說沒有攜帶任何火炮,不過背倚著武昌又是為了保衛漢陽而戰,從漢陽兵工廠跟武昌各自拉出了十幾門小炮,又從龜山搬下四門重炮,一個炮營也能成型了!
????十二月一日了,李漢親自立于漢陽指揮了民軍四日戰事,在這四日之中漢口清軍果然十分不甘心,有先后數次調集兵力強攻民軍陣地。不過,又能如何呢!果斷的放棄了反攻搶奪回早前民軍丟失的一切陣線之后,李漢下了死守命令,用戰壕、土包、機槍、火炮,自十里鋪一線搭起了一條民軍防線,用他帶來的第九標、第十標跟拉攏的胡玉珍的第一協還有收編的潰散民軍合計九千余人,足足堅守了這道防線三天之久,打退了一次又一次的清軍進攻,最終令武昌下定了決心重新死守漢陽,武昌三方勢力經過一番明爭暗奪之后,歷史在這里稍稍走偏了。三方妥協之后的結果竟然由被閑置了許久的吳兆麟重新出山任護理民軍總司令(萬廷獻僅上任一天,就在發現趕到漢陽之后完全指揮不動李漢麾下的軍隊之后,向武昌辭職,然后追隨黃興的腳步,乘船東行),蔣翊武任監軍,無論是孫武的人還是黎元洪的人都控制了一部分的兵權,損失最大的還是同盟會!
????李漢現在已經輕松許多了,伴隨著援鄂湘軍、江西援軍的到來,還有已經撤退到武昌的民軍編制重新回到漢陽,他如今雖然依舊是漢陽最強勢力,卻低調了很多,除了依舊死死的把持住龜山、漢陽兵工廠跟鐵廠外,剩下的就只有碼頭、十里鋪等一線還在他的掌控之中,對于炮營的指揮,他是斷不會允許別人插手的,除他以外誰都不行,吳兆麟調不動、蔣翊武也不可能!何況兩人如今還在武昌未到漢陽指揮,此時的漢陽,論起威望最大的還是他!
????“戰事基本上算是結束了!”
????李漢感慨的道了一句,身邊一個月不見,已經消瘦了一圈的熊秉坤在一旁點了點頭。望著碼頭處排列整齊的登岸的鄂中新兵,臉上說不出的感慨與羨慕。同為武昌起義的老人了,當時的五大標統,現在一個是湖北軍政府的領兵大將,民軍第五協統制;而另一個當年都不被看好,根基也是最為淺薄的李漢,如今卻反而成為了幾人中成就最高的一個---荊楚鎮守使,當初只身領兵出走,他本都以為這支孤軍早晚要折戟荊楚,消失無蹤!未料到才多久的時間,他便一步步壯大、只身打下了大半個湖北,如今非但揮軍一部入川爭奪川督,現在竟然還能分出神來,親自領兵支援漢陽!
????這份魄力,這份實力,再看看兩人不過相仿的年齡,如今卻是一個被人指揮,來回幾處奔走不得自由,而另一個卻是揮斥方遒、天下為棋,不可謂不令人羨慕加嫉妒!
????至少以熊炳坤自己過人的心胸,在面對他時,他明顯感覺到了,自己心中生出了一抹妒忌!
????人比人當真是氣死人吶!
????感慨一句,熊秉坤才開了口道:“李帥這批調來的是新兵吧?”
????李漢點頭,“載乾兄,你我結識于武昌舉義之日,同為革命之同志,我可不敢接你這一句‘李帥’,若不嫌棄喚我一聲‘易之’便可,又何須客氣!不錯,就如此所猜測的,這三個營都是月初才招募的,訓練也不過十幾日,都是新兵。這一次漢陽局勢危急,我一接到大都督的電報,便連忙安排士兵備裝了!不過時間還是太緊迫了,我之麾下精銳或在北線、或入川撫亂,現在省內能調集的只有新兵了!”
????他指點了一個因為有些緊張,連齊步走腳步都邁錯了的士兵,笑道:“你看,還有些新兵太緊張了!”
????熊秉坤感慨,“李...罷了,這李帥我還真叫不習慣,你也莫見怪了,我虛長你一歲,便稱呼你一句易之老弟吧!”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