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平原君向廉頗密報了邯鄲存糧窘迫的情況,告訴他一定要節省糧食。在打退秦軍之前,已經不可能再有糧食供應了。廉頗于是暗中下令調整糧食供應標準:除有作戰任務的部隊一天供應一斗半糧食外,其余部隊每天只供應一斗糧食,青壯民工每天六升,老人和婦女四升,兒童二升。
????由于受影響最大的是長平的民眾,廉頗的命令對作戰部隊的士氣雖有影響,但還不算大。
????從長平上山或從山上下到長平,只能通過一個山口,是一個天然的防御要點。廉頗早在這里派兵五千駐守,由偏裨趙茄指揮。趙茄以一千人沿山路構筑防御,層層阻擊;自己率領四千人于山口外修筑了三座相距里許的城池,相互之間可以支援,完整地封堵著出山口。廉頗也對這一防御方案表示滿意。
????王龁用了兩個月的時間,逐次清理掉趙茄在山路上的防御,趙茄只象征性地派兵出來稍加騷擾。趙軍基層士兵則發揮了巨大的能動性,逐次抵抗既有力又靈活。
????王龁從安邑帶來的士兵主體是巴蜀的四萬人,在狹窄的山路上,根本排布不開。王龁采用了輪戰的策略,每天派一千人上前作戰,打一天就撤下來;明天再換一千人上前。最后面的兩萬人有二十天的時間都沒有仗打,就分出一萬人去后方翼城運輸糧草,運到端氏儲存。白起現在主要是組織糧食的生產和運輸,主要是炒粟。他們知道,攻克上黨,關鍵在糧食;而要以河東、關中的產量,消耗掉邯鄲的產量,不采取些特殊措施是不行的。
????他們的主要策略就是把自己的兵力吹噓得很多,從而誘導對方集中一支強大的兵力,而自己實際上很節省地使用兵力;其次是節約使用糧食。野外作戰部隊可以自由食用炒粟。凡在邑里宿營的士兵,只能按每天三升的定量喝粟粥。哪怕這些糧食并非軍糧,而是出自邑民,也不許超量。為了嚴格執行這一點,王龁甚至下令,凡超標供應糧食的,伙長與邑民皆斬,全伙士兵笞一百;舉報的有賞。而且王龁還真的殺了、打了。
????兩個月下來,王龁把自己的部隊輪訓了一遍,并前出到山口,準備向趙茄的主陣地發起攻擊。
????這兩個月中,趙茄每天都向廉頗報告秦軍的攻擊和自己的防御。他評價秦軍并非如傳說中的英勇善戰;雖然自己損失了千人,但秦軍的損失更大。廉頗贊賞他僅以千余人的代價,將秦軍阻擋在在山地達兩個月之久,這為徹底擊退秦軍創造了良好的開局。
????受到鼓勵的趙茄決心趁秦軍立足未穩之機,先給秦軍制造混亂,拖慢秦軍進攻的步伐。他悄悄集結了五百精銳,配備了心腹將領。過了幾天,秦軍的先頭部隊果然出現在山口。山口距離城池不過五里之遙。秦軍非常謹慎地以戰斗隊列向前開進,似乎是在尋找安營之處。一聲鼓響,城門大開,趙茄率領五百趙軍呼嘯而出,直向那支秦軍撲去。那支秦軍見趙軍攻來,也停下腳步,整頓陣型,在與趙軍相距百步時,急射出三支箭,隨即鼓聲大作,與迎著趙軍沖上去。
????正在這時,兩邊城上也鼓聲大作,兩名校尉各率五百人沖出,和趙茄一起對秦軍形成三面夾擊之勢。這一形勢似出乎秦軍意外,秦軍陣地竟然鳴起了鐘,正在向前沖鋒的秦軍急忙停下腳步,向后退去。趙茄下令趙軍加快步伐沖向秦軍。秦軍在撤退中陣型大亂,幾十步后就變成了轉身跑。趙茄大喜,這正是他等待的戰機,他下令沖鋒,趙軍從快步變成了跑步,迅速地向秦軍沖去,陣型也開始散亂。
????突然身后的鼓聲變成了鐘聲,趙茄的視線被前面的士兵擋住了,不知道前面發生了什么,但知道情況有變。他下意識地停下腳步,喝令士卒們向他這里集中。終于,他看到了從山口沖出來無數秦軍,他們于行進間列到陣勢,迅速向他這邊撲來。趙茄一面下令列成圓陣,一面回頭看了看,另外兩城的部隊已經在號令下向城內撤退。趙茄看了看自己與城池的距離,再看看沖過來的秦軍,估計自己已經逃不回城去了。他決心在此戰死!
????一百盾牌兵在外,一百弓箭兵在盾牌兵的后面被盾牌保護著,弓箭兵的身后則是一百矛兵和二百戟兵。當秦軍圍攏過來時,弓箭兵迅速地射出手中的箭。與此同時,秦軍也射出了更多的箭。箭雨落在雙方盾牌兵的盾牌上,打得噼啪著響,身體稍弱的盾牌兵。一陣箭雨過后,秦軍發動了沖鋒,矛兵和戟兵在沒有盾牌的掩護下快步沖上來。趙軍則拼命地向他們射箭。由于趙軍只有百人箭兵,又遭到秦軍箭雨的壓制,對秦軍的殺傷很小。箭只是稀稀落落落地散布在秦軍陣地中間。百步的距離只在數息之間就縮短了一半,趙軍也才剛剛夠射出三支箭。趙茄知道不能再等,挺戟大聲叫道:“殺!”
????伏身于盾牌之下的趙軍挺直了身子,在盾牌后面堅定地向前,然后猶如一塊礁石迅速被巨浪淹沒。礁石處傳來大聲的喊殺聲和兵器的撞擊聲,然后就是慘叫聲和咒罵聲。只經過短暫的時間,所有的聲音都消失了。
????三座城門已經關閉,出城的人聚在城門前,緊張地等待那不可避免,但又十分想避免的結果!
????沒有人逃出來,趙軍五百人顯然是全軍覆沒。各城都在緊張地數著秦軍會從陣地上拖出多少具尸體或傷員。——他們竟然數出了六百多人!當然他們也看到了悲慘的一幕:秦人割下了趙軍的頭顱。沒有趙軍得以生還,包括裨將軍趙茄!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