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此情景,廉頗十分無奈地下令鳴金。李牧打開南門,一隊隊士兵有序離開,進入狹谷內,傷員全都被帶走。李牧率領弓箭兵最后撤離。
????王龁在山上看見了李牧撤出了守城的兵力,他沒有指示部隊追擊。由于現(xiàn)在燃燒十分猛烈,城門的火焰開始向城內一切可燃物蔓延:營房、糧食、秸稈、箭矢、兵器、雜物……以至另一座城門(關隘只有兩個門,一個朝南,一個朝西),整座城池都熊熊燃燒起來。
????王龁兵力不足,不敢前去救火,只能看著城池被完全焚毀。他再度后送了傷兵,并指示簡子城的主力明天沿大道向皮牢前進。自己則指揮士兵占領了狹谷兩側的山地。
????透過山下那條狹谷,王龁甚至可以隱約看到狹谷那邊的趙軍。他派出哨探,結果與對方的哨探在狹谷內相遇,經過短暫對峙后,各自后退。王龁沿山梁向前延伸自己的部隊,也不時與對方的哨探相遇,王龁不知虛實,不敢把部隊放得過遠,他把主力安排在已經燒毀的城池內外,山上放兩個營,伸出三五里安營,一定要控制住兩側的制高點。
????天亮后,晨霧散去,山下的趙軍也歷歷在目。洺水在穿過狹谷后走了個“之”字形,轉折處自然是一座山峰,那里是趙軍的觀察哨和指揮中心。趙軍分成三個部分,洺水兩岸分置兩部,另外一部則被安置在更靠北的一片開闊地上,顯然是為了防止秦軍不走谷地,翻山過來。每處兩個營盤,應該有一千人。王龁估計,山后應該還有接應的部隊,總兵力可能有五千人。兵力雖多,但營壘并不堅固,沒有構筑城池。這讓王龁稍稍放了點心。
????雙方都進行了幾次試探性進攻,均無功而返。
????谷地本來就不寬,又為洺水分成兩個部分,這使得兵力的運用十分困難:連排成一列橫隊的寬度都沒有。如果排成橫隊前進的話,一排最多放十個人,看來只有以縱隊的形式前進,作戰(zhàn)時,也許就要利用水面的寬度。
????位于簡子城的秦軍走了兩天才到,全部部隊到達時,天已經黑了。是值隆冬,寒風呼嘯。風從山谷中穿過,尤其驚心動魄。按常規(guī),這時秦軍應該已經到達作戰(zhàn)地點,在敵方的邑里住下,吃著敵方的糧食。但這次遠征一來路途遙遠,二來沿途都少人家。所以途中還從端氏和高都補充了十斤炒粟。
????從上黨出發(fā)到現(xiàn)在,已經七八天,但就算沖過前面這片狹谷,也還不到人口繁庶的地方,依然找不到吃的和住的,還必須繼續(xù)向前。
????谷地十分狹小,兩萬人根本排布不開。所謂一營一里地的規(guī)矩只能不講了。士兵們各找避風之處安營,點起篝火取暖,火光映紅了半邊天空。
????第二天,兩個正規(guī)營從谷地洺水兩岸,穿越谷地。五千輕兵則沿著洺水南岸的山梁或半山坡,到達山的那一邊。
????洺水“之”字形轉折向南再向東,南岸惟一的開闊地被趙軍兩個營占領,他們的身后就是洺水,再往后就是趙軍的瞭望和指揮臺。這個半包圍的洺水一方面掩護著趙軍的側翼和后方,一方面也將他孤立出來。王龁的意圖是用一個營牽制著洺水北岸的趙軍,全力拿下洺水南岸。
????沿山谷前進的兩個正規(guī)營與趙軍發(fā)生了接觸:兩岸趙軍各派出一百人的小隊在狹谷中與之相遇。只隔一條不不足百步寬的小河,兩隊保持著齊頭并進的態(tài)勢,便于相互照應。由于道路狹窄,按理一百人和五百人其實戰(zhàn)斗力相差不大。但一交手,前面的秦軍即排出規(guī)范的刺猬陣,止住趙軍的前進;后面的秦軍則跳下河中,沿著河床向趙軍撲過來,一時箭如飛蝗,從側面襲向趙軍,瞬間打亂了趙軍的陣腳,前出接戰(zhàn)的小隊只得張皇地拖著傷員望后就退,仍不時被水中的秦軍射中。秦軍一起追擊到谷口,遇到趙軍的營壘,才停下來。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